行业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巨星陨落!中国核潜艇首任总师彭士禄逝世

发布时间:2021-03-26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536

3月22日12时36分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

在京逝世,享年96岁

巨星陨落!中国核潜艇首任总师彭士禄逝世

彭士禄长期从事
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
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主持设计建造了
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成功研制了第一艘核潜艇,
组织引进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
大型商用核电站……
 
同时,彭士禄还有另一重身份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
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
彭湃之子。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是我国早起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次子。
上世纪二十年代,
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
冲破阶级的“枷锁”,
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1928年,彭士禄3岁,
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
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
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
每到一家都要改名。
尽管如此,年幼的他依旧
两度被抓进监狱,受尽磨难。
 
坎坷的童年经历,
磨炼了他不怕艰险的性格。
几十位“母亲”的爱抚,
给了他热爱百姓的本能。
他说:“父母为革命抛头颅,
给了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
虽然我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1940年,周恩来总理派人
辗转找到了15岁的彭士禄,
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
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泪流满面。
 
1940年底,彭士禄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
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
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在苏联的七年间,
他白天学习,晚上整理学习资料,
没有一天是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的。
他决心学好本领,
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设新中国。
 
1956年,
在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
学习的彭士禄,以全优的学习成绩
获得化工机械优秀工程师称号。
 
当时美国第一艘用原子能做动力的
核潜艇刚试制成功。
陈赓大将访苏,
挑选少数即将毕业的学生攻读核动力。
陈赓问彭士禄是否愿意
改行学习原子能核动力专业。
彭士禄坚定地说: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58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

 

彭士禄说:
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造核潜艇,
一是建核电站。
 
上世纪50年代,
面对一些国家的核威胁,毛主席发出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做出来”的号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彭士禄和同事们深受鼓舞。
 
1962年2月,
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
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的建造方面
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
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研究室的大多数人
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且学的都不是核专业,
彭士禄就和其他几位留苏的同事
当起了老师,
开设了反应堆等五门专业课,
两年后,研究室成员都成了
核动力学的专家。
 
针对研究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
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
彭士禄组织了英语学习。
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
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
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才去就寝。
这样边学英语,
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
两年时间,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
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迅速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那时没有电脑,
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
彭士禄就和大家拉计算尺、打算盘,
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
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
 
1970年,由彭士禄领军建造的
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
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
相应的反应堆功率达99%。
 
1971年,
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如蛟龙入海。
在粮食不够、靠野菜充饥的年代里,
仅用了6年,中国人就依靠自己的力量
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
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
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上世纪60年代末,
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
当起了开垦核电的“老黄牛”。
他带领40多人与上海728院的同志会合,
开展秦山压水堆30万千瓦方案设计,
确定主参数、系统配置等工作。
 
他力主搞压水堆,
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
起到了关键作用。
80年代,彭士禄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
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
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
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操劳了大半生,
彭老落下一外号:彭大胆。
因为他从不怕拍板,
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
每次拍板他都会讲清楚一条:
搞成了,功劳是大家的;
搞不成,责任在我。
 
在荣誉面前,
彭士禄也从不计较得失,
也从不提出个人要求。
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
他正在工地上,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
在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
他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
 
什么时候调级,
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
彭士禄一概不知,也不打听。
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
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
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
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他总说,
国家给我的太多了。
他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
从不拿报酬。
他说,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
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彭士禄在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中,

用四点总结自己:

其一,一家与百家;

其二,主义与精神;

其三,明白和糊涂;

其四,拍板与改错。

 

短短的2000字自述,

切实地反映了彭士禄所经历的

非同一般的童年生活

以及经历磨难之后所展现的精神和气节,

诠释了彭士禄对待生活、工作和研究的态度

以及敢于承担责任的为人品格!

 

生命的最后岁月

彭士禄的病房中
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
帽子上绣着的中国海军核潜艇
是他一生的牵挂
 
缅怀,致敬!

上一篇: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下一篇: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彭士禄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